美军核潜艇碰撞,为何是在南海?(热点对话)(2)
美军在南海到底藏着多少军事部署?
根据长期跟踪南海问题的智库“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”统计,2021年上半年,以海洋监视船为代表的美军海上侦察力量的活动强度持续走高,美军拥有的5艘海洋监视船均前往南海开展作业。在这半年的181天中,至少有161天有一艘以上海洋监视船在南海部署,出动率达89%,几乎没有空窗期。11月10日,美国防部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张俯拍航母照片,并嚣张配文:“美国海军‘卡尔·文森'号航母经过南海。你能数出(甲板上)有多少架飞机吗?”
刘锋:自2009年3月“无瑕”号事件发生以来,十余年间,美国变本加厉持续扩大在南海军事活动,一方面不断派遣海军监测船舶以及所谓的海洋科考船,加大对南海的海洋环境监测,广泛搜集南海水文、气象、海流等多方面资料,以弥补美国在南海海况第一手数据资料方面的“短板”,为美军大型舰艇频繁出入南海“保驾护航”;另一方面紧盯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活动,特别是海南和广东等地的军事基地建设,意欲针对中国海洋强军和海洋强国建设进行前出预置和战略压制。
美国在南海军事部署的调整转变,经历了“三部曲”。
其一,借助在南海地区的军事盟友、战略伙伴,加强在南海周边的前沿军事部署。东翼,强化与菲律宾军事合作,企图重新常态化驻扎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及苏比克湾海军基地;西侧,拉拢越南在南海共同制华,觊觎越南金兰湾,妄图租借其作为美军新的军事基地;南向,在新加坡加大部署濒海战斗舰等军事力量,辐射至马六甲海峡一线,借此形成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合围之势。但目前来看,南海周边国家对美国并非言听计从,美国依靠盟友和伙伴的策略近年来并没能顺利施展。
其二,美军从幕后走向台前,很多时候可谓“赤膊上阵”。今年以来,美国公然放弃在南海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的承诺,直接介入南海地区领土和海洋争端,美军舰艇频频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“秀肌肉”,不断激化南海紧张局势。
其三,拉拢日本、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域外国家,借盟友声势“组团”来南海搅局,改变过去美国“唱独角戏”的格局,联合域外盟友向中国施压。
张洁:自特朗普政府提出“印太战略”至今,美国加强南海战略部署的行动日渐明显,并呈现军事化、法理化、舆情化、国际化倾向:一方面,美国通过抵近侦察、海空域巡航等方式加强在南海的军力部署,加强南海军事化;另一方面,美国自2016年至今,每年发布所谓涉南海声明,要求中国遵守南海仲裁案“裁决”,加大法理化攻势;此外,美国在南海议题上利用国际媒体,抹黑中国,将中国塑造成霸凌南海周边国家的形象,形成舆论攻势;同时,拜登政府试图利用伪多边主义,激活、强化和成立诸如“美日印澳四边对话”“美英澳安全伙伴关系”机制,利用盟友与伙伴国家搞“小圈子”,在南海问题上试图遏制中国。需要强调的是,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的真正目的是,通过维护所谓的“航行与飞越自由”,为美国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寻找理由,与中国争夺地区安全秩序的主导权。
2020年以来,南海局势从“趋稳向好”转为“复杂动荡”,主要体现在:其一,美国加大了对南海的多手段介入,特别是2020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讲话,事实上改变了美国长期在南海领土领海争端上的“中立立场”;其二,在美国的“撑腰”和支持下,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岛礁建设、油气资源开发等途径,不断固化其非法主张与非法占有;其三,美国加大力度介入“南海行为准则”,鼓励相关国家将仲裁案“裁决”纳入其中,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谈判中顾及所谓域外国家的军事与经济利益。
美国搅乱南海的图谋能否得逞?
据美国太平洋舰队网站报道,海上合作行动和美国航母在南海的行动,是美国海军在“印太地区”展示存在感的部分例行活动。美军第一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丹·马丁少将宣称:“‘印太地区'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,通过继续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在国际水域和空域开展例行行动,我们证明自己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海上和空中国际法,并确保所有国家也都能在毫无畏惧和异议的情况下这样做。”
张洁:尽管美国不断搅动南海局势,但目前来看,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,有诸多现实因素支撑。其一,共同抗击疫情、推动经济复苏是东南亚国家的现实诉求,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在抗疫、经贸等方面相互需要,不愿意将南海问题作为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主要议题。其二,处理南海问题,中国坚持“双轨思路”,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推动“南海行为准则”协商进程,共同维持地区平衡稳定,对东盟个别国家过激主张起到调和约束作用;另一方面,中国与南海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对话,处理领土领海纠纷,从而“双轨并进”,在整体上维护南海局势稳定。其三,东盟最大的诉求是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与统一性,不愿在大国博弈中“选边站”,这也使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了相对克制。
文章来源:《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ytaqyhyy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8/733.html